強度及組織: 熱帶擾動90W在7月3日早上增強為一熱帶低氣壓,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給予臨時編號08W,日本氣象廳亦為其發出烈風警報。08W在當日餘下時間大致維持強度,對流旺盛但鬆散,以西部較為深厚,雲頂溫度極低,約零下70至80攝氏度。低層環流中心部分外露,但螺旋性漸轉明顯。08W在7月4日早上增強為熱帶風暴,並被日本氣象廳命名為Neoguri,中文名稱浣熊,國際編號1408。浣熊的中心切入對流下發展,下午及晚上它顯著增強,對流旋捲性明顯增加,結構逐漸變得緊密,中心附近對流持續深厚。浣熊在傍晚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並逐漸形成中心密集雲團區及低層風眼。晚上對流旋捲性十分明顯,雲頂溫度約零下80攝氏度。7月5日午夜浣熊增強為颱風。浣熊當日繼續顯著增強,早上發展出雲捲風眼,在紅外線衛星雲圖亦可見,但尚未清晰及渾圓。其系統結構進一步變得緊密,下午增強為強烈颱風。晚上其風眼逐漸變得清晰及渾圓,深厚對流範圍加大。浣熊在7月6日初時繼續增強,風眼逐漸變得清晰渾圓,系統範圍亦有所加大。但下午開始浣熊維持強度,增強速度較預期慢,而且它的組織亦稍為轉差,下午稍後對流減弱,雲頂溫度稍為上升至零下70攝氏度,北部尤其明顯,結構亦較早上鬆散。浣熊的風眼在當晚有所增大。 路徑: 7月3日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一主體中心在北緯22度,東經140度附近,勢力一般,西沿在東經120度附近,另一中心位於北緯30度,東經180度附近。另外熱帶擾動91W位於呂宋以東。08W位於副高西面中心之南方,其北面脊場大致呈東南偏東-西北偏西向,東面大致呈南-北向。08W主要受它們引導,當日大致向西北偏西至西北移動,時速約14至22公里,橫過西北太平洋,掠過關島以南。7月4日副高中心西移至東經135度附近,勢力稍為增強,西沿在東經115度附近,另一新中心位於北緯22度,東經150度附近。熱帶擾動91W移至呂宋附近。浣熊北面脊場大致呈東-西向。受其及東面脊場引導,浣熊當日繼續向西北偏西至西北移動,時速約18至25公里。7月5日副高中心移至北緯25度,東經130度附近,東面中心勢力更強並移至北緯25度,東經150度附近,兩者接合。熱帶擾動91W逐漸減弱。浣熊東面脊場轉呈東南偏南-西北偏北向。當日浣熊大致向西北偏西至西北移動,時速約22至30公里。7月6日浣熊早上主要受北面脊場引導,大致向西北偏西移動。副高西面中心在當日稍後逐漸減弱,主體中心在北緯22度,東經145度附近,北緯22度以上西沿在東經120度附近,並逐漸東退。浣熊位於副高中心之西南方,其北面脊場顯著減弱,東面脊場呈南-北向。當晚浣熊轉向西北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