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浣熊
2008年4月14日至20日

颱風浣熊

襲港資料
最接近香港天文台的時間
2008年4月19日 20:00
最接近香港天文台的方向
西北偏西
最接近香港天文台的距離
150公里
香港天文台錄得的瞬時最低氣壓
1003.9百帕斯卡
香港天文台錄得瞬時最低氣壓的時間
2008年4月19日 18:00
最高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三號強風信號
本站發出的最高警告
襲港警告、烈風警告

簡介:

浣熊是2008年首個影響香港的熱帶氣旋。由於2008年初出現了頗強的拉尼娜現象,使北太平洋西部及南海的海水溫度偏高,浣熊得以在四月中在南海迅速發展,並登陸廣東沿岸。浣熊為香港帶來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於一年中第二早發出的一號戒備信號、最早的三號強風信號及1992年設立暴雨警告系統以來最早的黑色暴雨警告,而4月19日成為有紀錄以來4月最高雨量的一天。另外,浣熊掠過香港以西時已開始轉化為溫帶氣旋,其東面的暖鋒橫過香港,當晚香港各區的氣溫在暴雨中顯著上升,這也是比較少在位處較低緯度的香港出現的。

浣熊的一生及對香港的影響:

一個東風波在4月12日於菲律賓以東發展成熱帶擾動99W。在良好的大氣環境下,它逐漸發展,並在4月14日於菲律賓西南部的蘇祿海被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升格為熱帶低氣壓02W。它初時在副熱帶高壓脊的引導下大致向偏西移動,翌日香港天文台也把它升格,日本氣象廳也在當日把它升為熱帶風暴,命名為浣熊。

當時的大氣形勢是菲律賓以東的副高向西伸展到南海,孟加拉灣和中南半島一帶也有脊場。一道中緯度的西風槽自華中東移,使東經110度一帶出現弱點。當時各大預報模式都指出浣熊會在靠近越南時逐漸轉向,但對轉向幅度的預報有頗大的分祈。有部分預報指浣熊會以西北偏西的路徑進入北部灣,也有預報指浣熊會顯著轉向並直襲珠江口一帶。

香港天文台在2008年4月15日14時(UTC)的船舶熱帶氣旋警告路徑圖
香港天文台在2008年4月15日14時(UTC)的船舶熱帶氣旋警告路徑圖,當時預測浣熊會維持西北的路徑趨向海南島一帶。

日本氣象廳在2008年4月15日12時(UTC)的路徑圖
日本氣象廳在2008年4月15日12時(UTC)的路徑圖,當時預測浣熊會相當近接越南海岸。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在2008年4月15日09時(UTC)的路徑圖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在2008年4月15日09時(UTC)的路徑圖,當時預測浣熊會趨向海南島西岸並進入北部灣。

浣熊在4月16日移到副高西南方時受惠於良好的高空輻散而增強至颱風程度,同時浣熊開始沿著副高的弱點轉向西北偏北移動。

2008年4月16日晚上8時的紅外線衛星雲圖
2008年4月16日晚上8時的紅外線衛星雲圖,當時浣熊的風眼已清晰可見。

2008年4月16日下午2時的駛流場圖
2008年4月16日下午2時的駛流場圖,當時浣熊正沿著副高的弱點向西北偏北移動,而副高的脊線位於北緯19度左右,意味著浣熊越過海南島的緯度後應該會轉向東北偏北移動,趨向廣東西部。

天文台於4月17日下午4時15分發出一號戒備信號,當時浣熊位於香港西南偏南約730公里。在浣熊及東北季候風的共同影響下,當日香港離岸海域及高地風勢清勁。而浣熊在副高脊線南面的良好環境下進一步增強,估計4月17日晚至4月18日早上最強時近中心最高一分鐘平均風速約170公里每小時,十分鐘平均風速也超過140公里每小時。

浣熊以接近顛峰的強度橫過西沙群島海面期間,至少有三艘漁船在西沙海域附近沉沒,40名漁民失蹤。

2008年4月17日下午1時50分的可見光衛星雲圖
2008年4月17日下午1時50分的可見光衛星雲圖,當時浣熊正靠近西沙群島

2008年4月18日晚上8時的紅外線衛星雲圖
2008年4月18日晚上8時的紅外線衛星雲圖,當時浣熊正橫過西沙群島海域。受東北季候風影響,其東北象限的輻合區對流較廣闊

2008年4月18日上午8時51分的多頻微波衛星圖像
2008年4月18日上午8時51分的多頻微波衛星圖像,可見浣熊有一個圓大的風眼

2008年4月19日上午11時30分的可見光衛星雲圖
2008年4月19日上午11時30分的可見光衛星雲圖,當時浣熊差不多達到最強,並正在靠近海南島東岸

2008年4月18日下午6時的雷達圖像(反射率)
2008年4月18日下午6時的海口雷達圖像(反射率)。

當日浣熊大致向偏北方向移動,間中仍有少向偏西的向量。隨著浣熊接近陸地並移入海水溫度較低的海面,當日稍後浣熊逐漸轉為減弱之勢,並受高空西風影響而對流向東切離。

2008年4月18日下牛2時的表層海水溫度圖
2008年4月18日下午2時的表層海水溫度圖,可見過了海南島的緯度後,海水溫度已低於熱帶氣旋生存所需的26.5度。

當晚它在海南省文昌市以東掠過時,眼牆已經崩潰,而雷達圖像也也顯示其低層環流中心的西半部對流甚弱。

2008年4月18日晚上8時的紅外線衛星雲圖
2008年4月18日晚上8時的紅外線衛星雲圖,當時浣熊的眼牆已崩潰。

當晚中國氣象局宣佈浣熊於晚上10時30分在海南省文昌市龍樓鎮登陸,但從雷達圖像所見,浣熊應該只是在文昌以東近海掠過。

2008年4月18日晚上10時20分的華南雷達合拼圖
2008年4月18日晚上10時20分的華南雷達合拼圖。

2008年4月19日晚上10時24分的海口雷達圖像(降雨率)
2008年4月18日晚上10時24分的海口雷達圖像(降雨率)。

2008年4月19日晚上10時24分的海口雷達圖像(回波強度)
2008年4月19日晚上10時24分的海口雷達圖像(反射率)。

2008年4月19日晚上10時35分的海口雷達圖像(回波強度)
2008年4月19日晚上10時35分的海口雷達圖像(反射率)。

2008年4月18日晚上10時20分的華南雷達合拼圖
2008年4月18日晚上10時40分的華南雷達合拼圖。

香港方面,受浣熊及東北季候風共同影響,當日離岸已吹強風,天文台在晚上8時40分發出三號強風信號。

隨著浣熊越過副高脊線,它開始受西風槽及副高西北象限的西南氣流所引導,逐漸加速並轉向東北偏北移動,進一步接近香港,但同時逐漸減弱為強烈熱帶風暴。4月19日早上維多利亞港內的風速已接近強風程度,中午過後長洲已吹烈風,位於高地的昂坪更持續吹颶風。

而當日浣熊的西南象限進一步減弱,對流集中在北部,這可能和東北季候風與浣熊東北象限較溫暖和潮濕的東南氣流輻合有關。

2008年4月19日上午8時38分的多頻微波衛星圖像
2008年4月19日上午8時38分的多頻微波衛星圖像,可見浣熊最強的雨帶在東北方。

2008年4月19日上午8時42分的陽江雷達圖像(反射率)
2008年4月19日上午8時42分的陽江雷達圖像(反射率),可見浣熊東北象限的對流活躍。

2008年4月19日中午12時的雷達回波圖像
2008年4月19日中午12時的雷達回波圖像,當時香港正受浣熊的外圍雨帶影響。

由於預計澳門會受到烈風吹襲,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在下午1時30分掛起八號東南烈風信號,不少人認為香港天文台都會跟隨。而天文台於1時53分的熱帶氣旋警報中表示「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的機會未能完全抹煞」(LINK),但當浣熊於在陽東縣東平鎮登陸附近登陸,而且實測顯示浣熊已減弱為熱帶風暴後,則表示需要發出八號風球的機會相對降低。天文台在事後的報告中則認為浣熊在早上已減弱為熱帶風暴。

浣熊登陸時的可見光衛星雲圖
浣熊登陸時的可見光衛星雲圖,可見其組織已顯著轉差。

由於華南一帶當時正受東北季候風影響,加上一道西風短波槽影響,使華南的大氣出現斜壓特徵。浣熊登陸後,因為接觸到較涼的陸地,也削弱了它的暖心結構,導致當日下午浣熊開始了溫帶氣旋轉化過程。香港的雷達回波圖像顯示,其雨帶在登陸前一直呈熱帶氣旋常見的螺旋雨帶形態,但登陸後迅速轉變為鋒面式雨帶。

2008年4月19日下午2時的雷達回波圖像
2008年4月19日下午2時的雷達回波圖像,與中午12時的圖比較下可見當時浣熊的雨帶已開始轉為鋒面狀。

2008年4月19日下午4時的雷達回波圖像
2008年4月19日下午4時的雷達回波圖像,當時浣熊的雨帶已轉為鋒面狀,並正橫過澳門一帶。

浣熊登陸後繼續向東北至東北偏北移動,靠近珠江口西部一帶,其東南面開始出現一道暖鋒,並在當日黃昏時橫過香港。香港各個氣象站在暖鋒過境後由偏東風轉為西南偏南風。暖鋒為香港帶來暴雨,天文台總部在下午四時至八時期間共錄得161.1毫米的雨量。 天文台在當日下午4時40分、下午5時10分及下午7時15分分別發出黃色、紅色及黑色暴雨警告信號,並於下午6時54分發出新界北部水浸特別報告及在下午7時10分發出山泥傾瀉警告。 連同早前發出的雷暴警告,一度有五個天氣警告同時生效。(LINK)對上一次出現「五警齊發」是2005年8月20日。(LINK)

2008年4月19日下午5時的雷達回波圖像
2008年4月19日下午5時的雷達回波圖像,當時與浣熊相關的暖鋒正橫過珠江口,接近香港。

2008年4月19日下午6時的雷達回波圖像
2008年4月19日下午6時的雷達回波圖像,當時與浣熊相關的暖鋒已到達香港西部。

2008年4月19日下午6時36分的雷達回波圖像
2008年4月19日下午6時36分的雷達回波圖像,當時與浣熊相關的暖鋒已移到香港中部。

2008年4月19日下午6時40分的各區風向及風速圖
2008年4月19日下午6時40分的各區風向及風速圖,與上圖對比之下可見暖鋒前方吹東風,後方則吹偏南風。

2008年4月19日下午6時36分的雷達回波圖像
2008年4月19日下午7時的雷達回波圖像,當時與浣熊相關的暖鋒正橫過市區。

長洲的十分鐘平均風向及風速變化圖
長洲的十分鐘平均風向及風速變化圖,可見在下午6時至7時之間有一道切變線橫過長洲。

昂坪的十分鐘平均風向及風速變化圖
昂坪的十分鐘平均風向及風速變化圖,如不理會數據中斷的時段,也可見到昂坪由下午的偏東颶風轉為晚上的西南偏南颶風。

2008年4月19日晚上7時30分的過去一小時各區雨量
2008年4月19日晚上7時30分的過去一小時各區雨量

2008年4月19日的總雨量
2008年4月19日的總雨量

香港各區氣溫在晚上的暴雨後顯著上升,最先升溫的是香港西部,而由於暖鋒過境時由南北向轉為東西向,北區是最遲出現升溫的地區。

屯門的氣溫及相對濕度變化圖
屯門的氣溫及相對濕度變化圖

香港天文台的氣溫及相對濕度變化圖
香港天文台的氣溫及相對濕度變化圖

西貢的氣溫及相對濕度變化圖
西貢的氣溫及相對濕度變化圖

上水的氣溫及相對濕度變化圖
上水的氣溫及相對濕度變化圖

各區出現最高風速的時間並不相同,以偏東風較為當風的氣象站的風速在暖鋒經過前達到最強,而以偏南風較為當風的氣象站則在鋒面經過後風力達到最高。

啟德的十分鐘平均風速變化圖
啟德的十分鐘平均風速變化圖

機場的十分鐘平均風速變化圖
機場的十分鐘平均風速變化圖

長洲的十分鐘平均風速變化圖
長洲的十分鐘平均風速變化圖

昂坪的十分鐘平均風速變化圖
昂坪的十分鐘平均風速變化圖

香港天文台總部於當日下午6時正錄得最低瞬時海平面氣壓1003.9百帕斯卡,當時浣熊位於香港以西約155公里。浣熊約於兩小時後最接近香港,其位置在香港西北偏西約150公里處。

2008年4月19日晚上8時的紅外線衛星雲圖
2008年4月19日晚上8時的紅外線衛星雲圖,當時浣熊最接近香港,位於香港的西北偏西約150公里處。

隨著鋒面北移,香港的雨勢迅速減弱,天文台在晚上9時30分取消黑色暴雨警告,而新界北部水浸特別報告、山泥傾瀉警告及雷暴警告分別維持到翌日上午1時30分、2時20分及2時30分。

浣熊在午夜過後減弱為低壓區,天文台於4月20日上午1時30分取消三號強風信號。其後浣熊完全轉化為溫帶氣旋。

4月19日晚上8時的高空天氣圖顯示,東經120度一帶有一道西風脊,由台灣一帶伸延到中國東北,呈輕微阻塞形態,這道西風脊加強了菲律賓副高的強度,加上浣熊切入西風帶後與中國西南部的西風南支槽形成一道反斜向的西風槽,使華南一帶出現一道低空西南急流,加強了暖空氣勢力,與當時仍支配著華南的東北季候風相遇,形成一道暖鋒。在低空急流的支援下,暖空氣得以隨著浣熊北移,把東北季候風的勢力「驅逐」出華南。而低空急流帶來的水氣則導致暖鋒上的降雨量非常充沛。

2008年4月19日12時(UTC)的500百帕位勢高度及渦度圖
2008年4月19日12時(UTC)的500百帕位勢高度及渦度圖,可見一道西風脊由台灣伸延到中國東北,浣熊已成為反斜西風槽的一部分。

2008年4月19日下午2時的天氣圖
2008年4月19日下午2時的天氣圖,當時浣熊剛在廣東西部登陸,華南仍受到東風潮影響

2008年4月19日晚上8時的天氣圖
2008年4月19日晚上8時的天氣圖,當時浣熊的暖鋒已橫過香港,東北季候風的影響範圍退到香港東北方。

2008年4月20日早上5時的天氣圖
2008年4月20日早上5時的天氣圖,當時東北季候風的勢力已大致撤出了華南。

由4月19日浣熊掠過後直到4月22日,香港持續受偏南氣流影響,天氣溫暖至炎熱,直到4月22日一道冷鋒橫過後天氣才再度轉涼。

在浣熊吹襲下,海南島有550間房屋損壞,廣東省受水浸及山泥傾瀉影響,有三人死亡。海南島及廣東省直接經損失超過四億元人民幣。 浣熊影響香港期間,香港有157宗水浸、13宗山泥傾瀉及70宗塌樹報告。紅磡有天台屋鋅鐵屋頂被吹起,而土瓜灣亦有外牆石屎簷蓬墮下,事件中無人受傷。香港國際機場有超過200航班延誤,約30航班取消及66航班轉飛其它機場。

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生效時所錄得的最高陣風、最高每小時平均風速及風向
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生效時所錄得的最高陣風、最高每小時平均風速及風向

八個參考測風站之中錄得十分鐘平均風速達強風或以上的測風站:長洲、機場(烈風);啟德、西貢、青衣(強風)

達標情況:達到三號風球標準

2008年4月17日至20日的雨量分佈圖
2008年4月17日至20日的雨量分佈圖

浣熊的路徑圖(香港天文台)
浣熊的路徑圖(香港天文台)

浣熊的路徑圖(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浣熊的路徑圖(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回到香港氣象網主頁